可見,志向與目標對人生的影響極大。為了有效到達目標,人生的自我規劃、自我設計是必需的。所謂策略是戰略的延伸,方法是理想的捷徑。
在進行自我設計的過程中,目標通常會高于我們的實際能力,這完全正常,如果目標過于保守,它就不能促使我們竭盡全力。因此,我們的目標,或者“設計中的我”(理想的我)并不等同于現實中的我,也不等同于別人眼中的我。
在自我設計的過程中,有兩個因素要特別注意一個是自我設計的清晰性,另一個是實現自我的時間性。沒有時間表,所有的規劃都等于零。設計不清晰,道路自然模糊,我們就無法集中力量專注一處,并且極易走上岔路。另外,自我設計清晰,也是給自己一個榜樣。
有個故事是這樣的:一個雕刻家某段時間靈感匱乏,什么事都做不好,而且他發現自己的相貌日益變得丑惡起來,為此,他心中充滿了恐懼。他于是去求逢兇化吉之術。一大師告訴他——你回去潛心雕刻49個菩薩像吧!雕刻家循之精雕細琢。一年后,49尊菩薩光彩奪目,個個身姿秀美,面慈目善。雕刻家由此技藝精進,功力大增,而且,他的雙目也變得潤澤起來,滿臉慈祥。
大師通過讓雕刻家雕菩薩像,使其漸悟菩薩心,明悉菩薩愿,立做菩薩人。
人心里的一切,都會通過行動與體態表現出來??梢?,如果一個人心中有一個清晰的“超我”,遲早有一天,他會發現那個“超我”就是現實中的自己人們常說的“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”寓意正在于此關鍵點是學習榜樣,忠于榜樣。
成功者忠于自己的人生設計,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。世界頭號投資大師巴菲特,小時候是一個內向而敏感的孩子,無論是讀書成績還是生活表現,巴菲特都顯得與一般孩子沒什么區別,甚至還不如他們。當時不少人嘲笑巴菲特行動、思維緩慢……但巴菲特卻將這一弱點轉化為自己最大的優點——耐心,同時他結合自己這個優點及對數字的敏感,將自己的職業定位為一名投資家。在明確的人生目標與自我設計的引導下,巴菲特拒絕許多外來誘惑,承受著許多壓力與考驗,堅定不移地按著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前進,最終取得了驚人的成就。